作者:董倫賢牧師(路加傳道會總幹事)
近代宣教運動,是由真誠的信徒在基督裡合一加上復興的禱告所產生的,十七世紀的瓦爾茲(Justiniau Walz)說:「凡要從事有效的宣教事工,那他必須以禱告開始。如果他期望宣教事工有美好的成果,那他必須向主耶穌基督作迫切持久的禱告。只有藉著禱告才能軟化剛硬的人心而順服基督。」
1457年,摩拉維亞弟兄會(The Moravians)起源於今稱捷克的波西米亞,他們跟隨波西米亞宗教改革家約翰胡斯(John Hus, 1372-1415)的神學理念,主張教會應回歸初代教會的模式:守聖餐時使用當地的普通話,平信徒同領餅和酒,以及摒棄煉獄的觀念。約翰胡斯曾先後擔任布拉格大學的神學院長及校長,因為受到英國威克里夫的影響,尊崇聖經至上,而非教宗所訂的規條,強調教會的主權應屬耶穌基督,反對販賣贖罪卷,最後,被教宗以異端的罪名處火刑殉道。
親岑多夫在敬虔的家庭環境中成長,深受德國敬虔主義傳統的影響,天生機警和積極的心思以及具備熱心的氣質,因此,他的一生充滿無休止的計畫及執行,他熱切追求真理,熱心幫助別人得著幸福,他一生被基督的愛所激勵,懷著一股赤誠的心願,要拯救靈魂,領人歸主。
1722年,一班逃難的摩拉維亞弟兄會的信徒在木匠大衛(Christian David) 的帶領下投奔親岑多夫伯爵(Nicoloaus Ludwig von Zinzendorf,1700~1760),在其「主護村(Herrnhut)」園莊建立家園及教會。親岑多夫在「主護村(Herrnhut)」融合德國敬虔傳統與摩拉維亞弟兄會的屬靈傳統,建立實踐自給自足的基督徒社區,積極從事超文化的宣教。他以身作則,不僅勤讀聖經,禱告迫切,追求聖靈充滿,以話語和文字傳福音,並以實際的愛心助人。
此外,還有其他宗派的信徒也到「主護村(Herrnhut)」避難,1727年,由於信仰背景和個性的不同,造成他們之間的磨擦,甚至產生敵對的派系,於是,親岑多夫辭去公職,全時間回到領地治理教會並居中調解,他放下身段拜訪每個家庭和他們一起禱告,集合莊園的會眾專心查考聖經,認識聖經中基督徒被神呼召過信仰團體的生活,主要是靠無止息的愛心而不是靠結黨紛爭或批評別人。因著主護村全體一起禁食禱告、彼此認罪而得到聖靈的更新,使他們甘心樂意地放下自己,學習接納對方,並在主裡合一。親岑多夫在教會中成立小組,透過一起讀聖經和禱告產生彼此和好的渴望,並帶來靈性的復興。摩拉維亞弟兄會經過這個痛苦的經驗,他們在同年五月同意簽署並遵守自律性的「手足協議Brotherly agreement」,後人又稱為「基督徒生活的盟約」。他們秉持著以下的格言行事為人:「在根本的事上合一;在非根本的事上自由;在所有的事上有愛心。(In essentials, unity; in
nonessentials, liberty; and in all things, love.) 」因著合一、彼此包容和弟兄相愛,「主護村」蒙神賜福,教會迅速成長,成為18世紀基督徒復興運動的中心,更開始實施長達一百年的每天24小時的守望禱告。
當他們只有三百人聚會時,就開始差派宣教士出去,有帶職事奉以及神職人員參與,他們學習醫學、地理學及當地的語言,過簡樸的生活,以單純的信心,順服聖靈對教會的引導,甚至甘願到艱苦危險的異鄉宣教。接著在30年之內更派出幾百位宣教士到世界各地。1732年,首先到丹麥屬地的西印度群島,先後到亞洲、非洲、南美洲、北美洲、格陵蘭、西藏,波斯、澳洲等地宣教,甚至有人學習主耶穌的道成肉身,甘願被賣到西印度群島當奴隸,為了要向奴隸傳福音。在世界各地設立30個類似「主護村」的社區,共同過簡樸的共同生活,慷慨接濟窮人等等。他們教導奴隸讀、寫,翻譯聖經及書籍,照顧孤兒寡婦,醫療照護病人,鼓勵信主的當地人起來服侍主。
他們也在歐洲現有的教會組織靈性更新小組,強調禱告、讀經、敬拜、彼此認罪和彼此負有責任。雖然受到別人的誤解,但是,親岑多夫鼓勵不分宗派的基督徒要有團契的關係,不鼓勵他們從原本的教會出走而加入摩拉維亞教會,鼓勵基督徒在原來的教會聚會,幫助他們的內心復甦,成為原屬教會有價值的成員,使冷淡退後的教會因此火熱起來。
1735年,衛斯理約翰(John Wesley, 1703-1791)和他的弟弟查理接受英國聖公會的差派前往北美殖民地宣教,在橫越大西洋的風暴中,觀察26位摩拉維亞宣教士不畏懼、堅定的信心與平安喜樂,影響了衛斯理約翰的信仰與宣教策略,定意以「這世界是我的牧區」推動普世宣教。摩拉維亞弟兄會的宣教模式也影響了巴色差會、萊比錫差會以及倫敦差會。1736年,親岑多夫伯爵甚至受到其他貴族的忌妒而被當權者放逐,直到1749,當權者反過來希望他在其領地撒克遜(Saxony)設立更多類似的「主護村(Herrnhut)」。
因著忠心地執行海外宣教,摩拉維亞教會至今散佈在世界各大洲,其屬靈特質如下:
一、樸素:聚焦於信仰的根本問題,陶冶出真誠和務實的氣質。
二、幸福:領受上帝白白賜下的救恩,享受自然產生的幸福感。
三、不擾:尊重不同教會滿足不同人需要,強調人心與主合一。
四、團契:基督徒愛的合一能打破神學、社會以及智力的歧異。
五、服侍:在教會及為擴張神國度的宣教中,作僕人服侍眾人。
留言列表